來大溪老街總是行禮如儀、走同樣的路線,
如果不是為了找倉庫咖啡不會發現還有這樣的地方。
在中山路35號,
那時天色漸暗、華燈初上,大門上掛著的紫色布簾,布簾後卻又隱約透出日光。
好似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般吸引人一探究竟。
沒想到推開門簾竟是這模樣,好似之前在澳門看到的大三巴牌坊。
三手微市集
沒想過桃園也有這樣的市集,只可惜沒像台北市集的那樣頻繁。
這樣的景象只有每個月第二週六會出現,
結合文創、大溪木藝文化、插畫、手作、音樂、咖啡的藝文平台,
只可惜來的時候人家已經要收攤了,沒能好好逛,下次一定要在對的時間出現。
建成商行是大溪早年做樟腦與煤礦生意的商人簡阿牛所有,1921年商行落成。
現在雖然僅剩面牆,還是不難想像他當初的雄偉氣派與風華樣貌。
屋頂很特別,採穹窿式凸出設計,有翼塔、雙羅馬柱式三開間,分別是「燕居」、「蘭室」、「烏衣舊族」、「龍塘世第」這些堂號。
店面寬度為一般店面三倍,雖然天黑了,隱約還是可以見到穹頂中央刻有簡及下方的「Kensei Shoco、建成商行」。
Kensei Shoco應該是日語拼音的建成商行吧??
字樣左右兩側四顆圓珠還似算盤珠子,不愧是生意人,整體建築跟之前在鹿港參觀過的辜家祖厝好相似。
澳門大三巴牌坊是因為多次祝融造成,
建成商行卻是底不過歲月和風雨的摧殘而逐漸式微;
相同的是都僅剩牌樓仍屹立在街面上,訴說著世紀風華,雋永光陰。
同樣在大溪區中山路上,有這麼一家厲害的石頭火鍋。
現在要找這樣傳統的石頭火鍋似乎越來越難了,好想開一家個人鍋石頭火鍋喔,這樣一個人想吃的時候也可以去吃。
不用說,這麼傳統厲害的老店一定是客滿狀態,運氣很好,只剩一張收銀檯邊堆東西用的桌子。
店員說這個位置離收銀台太近,通常老闆娘是不給客人坐的,我想是我看起來誠實又善良,所以老闆娘讓我們坐在那用餐。
也是先選擇肉,然後特調麻油在石鍋中加溫,加入芝麻、洋蔥、青蔥等辛香料+肉拌炒
→半生熟肉片先盛出盤中,要吃的時候再進去涮幾下
→倒入秘密武器湯底+高湯(秘密武器中除了冬菜其他的味道我都猜不出來,不過也許只有加冬菜)
→然後就可以把自己從冰箱拿出來想吃的好料下鍋享用了~
同時,要利用空檔趕快去冰箱前挑自己要吃的菜和取醬料,不客人太多會塞車卡住。
柳丁和泡菜小菜是老闆招待,挑了排骨酥+蛤蜊+大白菜+蝦丸+牛肉=共$760元。
韓鄉營業時間是從9月到次年5月,季節不對應該就吃不到了。
(夏天想吃怎麼辦??這樣更加強我來開一家有個人鍋的石頭火鍋的念頭了)
PS.桃園市政府附近也有一家很厲害的石頭火鍋,
也是從中秋節開始開賣、營業到端午節就休息,
以前在附近工作的時候常常去吃,
熟到老闆娘變成同事的乾媽,
可惜現在易主了,
因為太常去、從來也沒想過拍些照片做紀錄,現在想望梅止渴連張照片都沒有。
‧‧人客啊~請給我一個『讚』鼓勵鼓勵!‧‧